“入世”20年:友邦独枝已成往事,汇丰安联独资如愿-恒丰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文 |俞燕

编 |吴戈

出品 |喻观财经

2021年马上就要划上句号了。

2021年是中国加入WTO的20周年。保险业是当年入世谈判时谈得最艰难的部分,谈判的一个博弈点便是合资寿险公司的外方股东的股比能否超过50%。

最终,外资进入寿险领域只能采用合资形式且外方股比不得超过50%,作为中方承诺写进入世协议。

随着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推进,这条规定终于有了改变的机会。友邦保险作为唯一一家外资独资寿险公司一枝独秀的局面,终于在2021年破局。

2021年即将收尾之际,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HSBC Life Insurance Company Limited,下称“汇丰人寿”)等待了19个月之后,终于在12月30日如愿以偿地拿到了股权转让的批文。

汇丰人寿同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其股东国民信托有限公司(下称“国民信托”)获批将所持汇丰人寿50%的股权,转让给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下称“汇丰亚洲”)。转让完成后,汇丰人寿将成为汇丰亚洲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国民信托则退出。

12岁的汇丰人寿,将成为第三家独资寿险公司。

一个多月之前(11月17日),同处上海的另一家合资寿险公司中德安联人寿宣布,其外资股东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安联中国”)接手了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信信托”)所持的中德安联人寿50%的股权,由此成为首家“合资转独资”的人寿保险公司。

而在一年前的1月9日,友邦保险(1299.HK)宣布拟在上海设立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实行“分改子”,终于获得独立法人身份。8月18日,友邦人寿在上海隆重举办了开业仪式。

两年间,国内保险市场上已有了三家独资寿险公司,且出自三大国际金融巨头。在新冠疫情不休的当下,不管对哪家外资公司来说,疫情平稳、经济复元的中国市场,都是不可轻忽的市场。

新一轮对外开放已有四年时间 ,在新的一年,对外开放仍将“步履不停”。11月24日,刘先生撰文《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表示,今后要推动我国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

2022年,或许会有新的惊喜。

汇丰人寿:股东变迁,名字如旧

一年前的五四青年节,汇丰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汇丰”,0005.HK))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汇丰亚洲宣布,将收购汇丰人寿的中资股东国民信托所持的50%股权。这意味着,汇丰人寿从此将变成24k纯金的汇丰系独资寿险公司。

在这则公告发布之前的两个月,汇丰旗下另一家子公司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汇丰中国”)刚刚迎来首位内地出身的行长兼行政总裁,显示出其加码内地市场的战略意图。

从2020年1月1日开始,内地合资寿险公司的外资比例限制正式予以取消。友邦成为排头兵,汇丰人寿紧随其后,多少有点出乎市场意料。

对于汇丰人寿来说,也许等这一刻已经很久了。

2007年9月,汇丰保险与国民信托获批筹建合资保险公司,双方各持股50%。

彼时的合资寿险公司,多采用中资国企+外资保险或金融巨头的模板,还有几家则是中外险企的组合。而汇丰却选择与一家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信托公司联手,多少令市场有些意外。

而且,汇丰人寿连名字都没有采用合资公司惯用的中外股东“合体”的风格。

而当时汇丰方面给出的理由是,选择国民信托是因为这是一家私营信托公司且拥有全国性金融牌照。

国民信托的名字听着很有国企气息,实际上却是纯民企性质,如今的实控人是佳兆业集团(01638.HK)的老板郭英成。不过,筹建汇丰人寿时,国民信托还属于郑裕彤的新世界旗下。

和很多信托公司一样,国民信托最初亦出身于国企,是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旗下的信托投资公司。后来与建行脱钩后,在1998年1月改制为浙江省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浙江信托”)。

浙江信托后来因为炒作二级市场造酿成巨亏,只好在2003年以1.1亿元把股权卖给了上海丰益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丰益实业”)、上海嘉安经贸发展有限公司(现名“璟安实业”)、上海创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恒丰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别持有该公司等四家香港新世界系公司,股比分别为31.73%、27.55%、24.16%和16.56%。

2004年,浙江信托获准重新登记并更名为瑞丰信托,2005年将总部迁至北京后,更名为国民信托。

彼时国民信托的董事长陈裕广和总经理钟旭倡皆来自香港,其中陈裕广出身自新世界基建。

香港新世界当时对内地保险业颇有兴趣。一度通过丰益实业坐上中国平安第10大流通股股东的位置,并参股了生命人寿(现名富德生命人寿)。

不过,国民信托入股汇丰人寿七年后,自家股权结构发生了巨变。2014年,郭英成以近30亿元的对价,获得国民信托93.44%的股权。当初新世界系接手的时候,只花了1.1亿元!

紧接着,这一年11月,佳兆业事件爆发,郭英成避走香港。国民信托的股权在手里还没捂热,郭英成便把93.44%的国民信托股权,在次年3月“托付”给老乡加伙伴张峻。

张峻旗下的富德生命人寿,从此成为国民信托的控股股东。而富德生命人寿本身,又曾经是香港新世界入股的保险版图一员。佳兆业呢,还是昆仑健康险的影子股东。

此外,国民信托还与暴雷的安信信托的实控人高天国有交集,2018年6月与高天国旗下的上海国之杰公司签订了《债权转让合同》,约定上海国之杰将天津财富置业享有的债权及相应的担保权利全部转让给国民信托。到期后,上海国之杰并未按约支付溢价回购款,两家还打起了官司。

可见,资本大佬们的世界是平的。

今年11月,佳兆业又一次面临危局,开始砸钢卖铁地处置资产。不管是以什么真实原因退出汇丰人寿,至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佳兆业能收回一笔钱救急。

不过,对于汇丰人寿来说,股东以及股东的股东的诸多纷扰,对其并没有多大的影响。目前其董事会席位有五个,国民信托仅占两席。无论从业务发展战略还是市场策略上,汇丰人寿体现的是汇丰色彩。

2013年初,汇丰人寿宣布关闭个险渠道,被业内视为其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后来汇丰人寿便以银保渠道独大,占比高达九成以上。

在汇丰的整个集团板块上,来自保险板块的利润占到10%以上,在财富管理和个人银行业务中的利润贡献则达三成。

2020年2月,汇丰设立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板块,并强化了零售银行、财富管理、资产管理、保险和私人银行业务等板块的联动效应。

在宣布全资收购汇丰人寿的两个月后,汇丰宣布从2020年7月起,汇丰人寿将推出作为“汇丰聆峰创投计划”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化财富规划和保险服务,将其作为银保主力业务之外新的发力点。

今年1月,汇丰亚洲在上海临港成立的汇丰金融科技服务(上海)公司开业,成为汇丰在内地设立的首家金融科技子公司。

如今全面收购汇丰人寿,被汇丰视为有助于实现其加快亚洲业务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汇丰集团业务战略提供动力”。

今年以来,汇丰人寿高层进行了调整。6月9日,汇丰人寿总经理雷浩然因为调职汇丰集团其他部门而辞别。12月7日,曾担任中英人寿副总裁的胡敏,接任汇丰人寿总经理暨首席执行官。

紧接着,汇丰人寿董事长Bryce Leslie JOHNS在12月15日亦因辞职而离任,随后孙丹莹成为继任者。

12月对于汇丰人寿来说是一个不断迎新的月份:新股权结构、新董事长、总经理。只有名字依然如旧。

中德安联:从此只属于安联

当汇丰人寿宣布将“合资改独资”时,人们还在猜测,它和友邦保险谁会捷足先登,拔得成独资寿险公司的头筹。

结果,当然是友邦了。

不想,第二家独资寿险公司也并没有花落汇丰人寿,而是半道“杀出”的中德安联人寿。

巧合的是,中德安联人寿的股东组合也是外资巨头+信托公司。只不过,这家信托公司是中字头的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信信托”)。不过,最初的股权结构并非如此,中德安联最初也不叫这个名字。

22岁的中德安联人寿,是国内首家获准成立的中欧合资保险公司。1999年1月在上海成立,初名安联大众人寿,由大众保险与德国安联合资成立。

彼时在众多的合资寿险公司之中,安联大众人寿是一家中资财险公司。此外,由于成立于入世之前,其外方的股比是51%。

与汇丰人寿一直保持稳定的股权结构直至如今的情况不同,中德安联人寿的股权结构有过变迁。2005年10月,大众保险退出安联大众人寿,中信信托接手,成为合资寿险公司中首家发生中资股东变更的案例。

不过,中信信托也并非是单刀直入、一把敲定的接盘方。为了给大众保险的这笔股权找到下家,彼时安联与上汽集团和华闻控股都有过接洽而无果,最终中信信托入局。

2006年,安联大众人寿更名为中德安联人寿,开始新历程。

在最初的几年,安联大众或中德安联人寿发展平平。直到2012年,中德安联开始启用本土化高管,由太平洋人寿原副总经理陈良出任CEO——这是德国安联中国区域的首位CEO。此后,中德安联的业绩才渐有起色,在2014年首次实现国际和中国会计准则下的双盈利。

我国保险业开启新一轮对外开放后,早在20世纪初便进入中国、已拥有产险、寿险和健康险牌照的安联,便表现踊跃。2018年11月拿到了筹建安联控股的“路条”。

一年后的11月11日,安联中国获准在上海开业,成为国内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随后中德安联人寿发布公告称,其外方股东由德国安联变更为安联中国。

安联中国成立后,加快了对其在华金融牌照和资产的盘整。安联中国开业的同月,还接手高盛集团所持泰康保险集团的3.9662%股权。

2020年11月,安联中国将所持的太保安联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2.95%股份全部转让给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和中国太平洋人寿。

次月,安联宣布对安联中国增资。平安夜这一天,中信信托拟转让中德安联人寿49%股权的公告,便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了出来。

2021年1月27日,中德安联人寿股权竞拍期结束,安联中国成为唯一的竞标者。2月,安联中国与中信信托达成了产权转让协议。

安联中国方面表示,中国是安联集团的重要战略性市场。自从中国宣布进一步向外资开放寿险行业以来,安联便一直积极寻求全资控股中德安联人寿。

除了中德安联人寿,安联中国亦有新的计划。在中德安联人寿股权挂牌的第二天,安联中国便宣布,安联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获批筹建,其将成为国内首家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

只用了半年时间,这家资管公司便在北京正式开业了。这也意味着,安联中国“一体两翼,资产加负债双轮驱动”的时代正式开启。

安联中国方面表示,成为安联中国全资子公司的中德安联人寿,将成为安联控股进一步加强其在中国的市场地位,提供更多的业务新机会。

仅用了三年时间,安联的中国保险航母群已基本成型,并在北上广皆有布局。

安联是奥运会为期八年的全球保险合作伙伴。即将开幕的冬奥会赛场上,安联蓝白相间的司旗,会成为延庆一景吧?

虎虎生威的安联,笃定驰行的友邦,低调发力的汇丰。2022年的保险市场,三巨头要如何比拼呢?

外资公司之2021

2021年1月22日,信利再保险拟接替信利再保险美国公司和信利保险公司SE,成为信利再保险(中国)唯一新股东。

2021年1月28日,安联保险资管公司获批筹建,成为2020年12月30日签署的《中欧投资协定》后批筹的首家外资独资资管公司,也是业内首家批筹的外资独资保险资管公司。

2021年2月17日,德华安顾人寿筹建河南省分公司。

2021年2月5日,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与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达成产权转让协议,将收购中信信托所持有的中德安联人寿49%股权。交易完成后,中德安联将成为安联中国保险控股的全资子公司。本次交易尚待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2021年3月3日,史带财险在保协披露公告称,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以每股1.6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昆仑信托所持280万股(占总股本的0.2%)股权。交易完成后,史带财险第一大股东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持股比例将升至77.78%,昆仑信托退出。

2021年4月13日,乐爱金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为“凯本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

2021年7月27日,安联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获批开业。住所为北京市顺义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顺义园机场东路8号;营业场所为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院1号楼国贸大厦A座39A层04-13,14B单元;注册资本为1亿元。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出资1亿元人民币,持股比例100%。法定代表人陈良。

2021年11月17日,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宣布,已收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批复文件,批准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将其所持有的中德安联人寿49%的股权转让给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联中国保险控股”)。转让后,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持有中德安联人寿100%的股权,中德安联人寿是中国首家合资转外资独资的人寿保险公司。

2021年11月29日,泰山财险发布公告称,获批增资7亿元。增资完成后,泰山财险注册资本由20.3亿元增至27.03亿元,安顾集团将持有泰山财险24.9%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原股东股权比例均被稀释,其中,第一大股东山东高速集团持股比例由39.4%降至29.6%。

2021年12月30日,国民信托获批将所持汇丰人寿50%的股权转让给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转让后,汇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持有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国民信托有限公司不退出。

图片:网络

影像三次元

三次元光学影像测量仪

ogp影像仪怎么样

影像仪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11365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党建是竞争力”:江铜集团化党建优势为发展动能-江铜铜加工事业部有多少员工
下一篇: “入摩”行情逐渐升温基金多渠道入市布局-青岛慢牛国际物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