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日内,中国保监会将开展寿险公司偿二代第一支柱第二轮测试,再次征求行业对技术方案的意见建议。9月18日,记者独家获悉,“750日移动平均法”和“现金流映射法”是即将测试的两套方案方法。
其中现金流映射法是上一轮测试(业内称“方案四”)中仅收集数据资料的一套测试方案,另一套“750日移动平均法”是在上轮已测前三套基础上,选择一套(方案三)做优化。
“即将下发的两个方案是在上一稿中第三、第四方案基础上修改完善后,引用终极利率等并调整一些重要假设后得到的结果。”一位参与偿二代寿险项目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首轮测试的方案三和方案四中,偿付能力上升的公司分别为17家和18家,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分别为9家和10家。“当然这次测试在原来一些重要假设和原理上有调整,不可直接拿来对比。”上述人士称。
“本轮测试选取的两个方案,相较其他方案,既考虑了资产与负债评估方法的一致性,尤其是在利率风险情境下二者估值变动的合理性(相较方案一),也考虑了新方案对行业实际资本、最低资本和偿付能力整体水平的冲击幅度,比如原方案二下,完全采用市场一致性原则重新估值的非标资产和协议存款等。”一位长期关注偿二代的寿险公司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
他认为,虽然其评估方法从资本计量的角度是合理的,但最终的“公允价值”结果的合理性很容易受到挑战。极端来说,大公司通过债券市场操作,有可能影响评估时点的特定利率,从而影响其计量结果。此次测试中引入终极利率机制,应该也有对这方面的考量。
上述参与偿二代寿险项目人士透露,与上轮“方案测试”相比,在寿险负债评估的利率曲线选择上,本轮“参数测试”引入终极利率机制,调整了准备金评估中费用率、退保率等重要假设,调整了保险风险最低资本的不利情景设置,更新了保证利益价值(TVOG)的计算情景,并采用情景法测试分红险、万能险的准备金损失吸收。(刘艾琳)
本文地址:http://www.cj8803.cn/11344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